会员风采录 | 海信:这是我对2021的回答
发布时间:2022-01-13 13:45
|
阅读量:
|

此刻,站在时间的门槛之上,我们像去年一样挥笔记述,以这样一种郑重其事的方式,赋予岁月交替以壮丽和尊严。
此刻,就让我们认真地和2021年说一声再见,然后轻道一句——
每次年终岁末的回望,总免不了抒情与感叹。但今年下笔之时,时时浮现在脑海眼前的,却是一张张N95口罩+护目镜背后的脸,还有一位海信退休老员工。
2021年12月25日下午,骤雪初霁,海信大厦25+咖啡馆,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于游海先生。
67岁的他已经退休,面对来访的南开大学教授,他开始讲述自己在海信的故事。
30岁以前,于游海一直是一个木匠,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在青岛电视机厂内偷偷学了8年英语的木匠。
直到1986年的一天,青岛电视机厂在电子工业部的组织下要去丹麦飞利浦学习,还缺一名随行翻译并在全厂征集。谁也没有想到,最后是木工房的于游海过五关斩六将,在诸多大学生员工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年轻的于游海第一次走出国门完成了从木匠到翻译的转身
于游海由此成为海信进出口部的一名员工,并在1994年被派到印度尼西亚开拓国际市场,成为海信第一名驻外员工。
1998年春节后,于游海回国,并因在印尼出色的业绩而担任海信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44岁的他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年薪也拿到了9万块。
1998年秋天,海信第一个海外分公司南非公司经营出现一些波折。于游海随即被派往南非担任总经理。
12月25日下午,面对南开大学教授,67岁的于游海依然清晰地说出了领导派往他去南非的理由——
于游海说,到了南非之后,我遇到一个人,叫罗杰斯,说是和索罗斯一起创办量子基金的大人物。我向他请教,他说我在南非做海信品牌这个事可以做,但要注意,第一要勤奋,第二要冷静,第三不能随大流。
“其他两个不好说,但勤奋我可以做到,于是,我开着车把南非2000多家家电连锁店跑了个遍,几乎所有渠道和所有销售员都知道了海信”,于游海说。
于游海离开南非的又一个9年,在一批又一批南非海信人的努力下,2016年3月,即海信正式成立南非公司20年后,海信超越三星成为南非电视市场销量第一,很快,海信冰箱也成为南非市场第一。
12月29日下午,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海信网络科技公司的陈效文抵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12月中旬,海信与山东高速组成的联合体,在与多家竞标企业激烈角逐中,成功中标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化改造项目。
海信将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大幅提升亚的斯亚贝巴的公交智能调度水平和运行效率,改善市民乘车体验。
这是海信在海外的首个智能交通集成项目,是海信智能交通出海从0到1的关键一步,标志着中国智能交通企业在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沉淀之后,开始向海外市场输出产品、技术与理念。
陈效文是该智能交通项目的实施落地专家,得知要外派埃塞俄比亚的那一刻,陈效文没有任何犹豫。
51岁的他开始打卡补习英语,制定了细化到天的工作计划。
他在朋友圈里说:“我们的智能交通产业不能满足于国内第一了,应该向世界第一追赶和冲刺了。”

今年5月,海信拿下空调史上最大海外订单——150万套。
但海信在泰国的空调生产线产能最初只有几万套,无法满足这一订单,必须建设更多产线。
海信空调公司紧急从江门、湖州、平度工厂抽调人员,组建泰国空调项目组,支持泰国空调工厂新线体建设。
隔离一结束,项目组成员即进入“战斗模式”,但泰国当地的工作节奏却让他们着急。
海信注塑钣金配套负责人葛汝龙说:当地人很佛系,与海信雷厉风行的风格差异很大。
我们不断磨合,调整工作方式,不厌其烦敦促当地工作人员提高效率。

海信项目组成员为了尽快完成线体搭建,节省通勤时间,选择居住在简陋民房中,并在集装箱改造的临时办公室办公。
最后,两条生产线顺利投产,比计划足足提前了20多天,海信泰国工厂产能迅速提升至每月近20万套。

6月23日,海信国际营销的何小华、杨斯华、闫洁、李杏翻四人“全副武装”从南京起飞,赴斯洛文尼亚gorenje研发生产基地工作。
他们将代表国际营销产品规划部与gorenje当地产品规划团队融合协同,开展年度产品规划论证、产品竞争力提升、深入市场调研等工作。

8月,夏隆腾、蓝强、赵佳佳一行三人从上海浦东起飞,途经巴黎转机,奔赴墨西哥蒙特雷的海信家电产业园工厂施工工地。
海信墨西哥家电产业园占地380亩,项目落成后将成为海信在美洲地区的研发和生产中心,生产冰箱、洗衣机、烤箱及空调等家用电器,产品出口美国、南美及加勒比海周边国家。

12月25日下午,于游海告诉来访的南开大学教授,我在家里看见新闻中报道海信在墨西哥蒙特雷建设这么大一个工厂的信息,心里非常感慨。
于游海说:历史真的太神奇,充满了巧合。30年前的1991年,我和周厚健董事长就曾去过这个地方,参加一个很大的展会。我们当时很想在当地展开合作,但遗憾的是,我们看上的合作伙伴,没有看上我们。现在想想,当时海信的确有些弱小。
谈起第一次凭借出色的英语获得出访丹麦的经历,于游海对很多细节记忆犹新。
于游海说,当时外汇管制非常严,钱也是家里提前给凑的,吃饭的标准都不够,而且还想省下点钱给家里买点东西。所以我们,也包括很多中国人,都是带着成箱的方便面出国。
我带的就是那个三鲜伊面,很多人都应该吃过。当然这也不够吃,很多时候都是在工厂解决,也住不起酒店,就住在当地一个居民家里。

无独有偶,今年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海信收购日本三电正式交割之前,奔赴日本的接收工作组先头部队出发时,也有同事带着一箱方便面出发。
30多年后,这样做已经不是为了省钱,毕竟,难熬的隔离期间,方便面的味道,可能分外美好。
这一年,以勇毅之心,奔赴海外的逆行者们,只是9万7千余名奋斗中的海信员工的一个缩影。
这一年,敏锐捕捉机会,把激光电视“扛”上天安门城楼的李军和他的同事;
拍摄剪辑了200多条短视频发到视频号上,总是充满激情誓要把激光电视究竟有多么美好传遍天下的海信激光培训师——大晶老师;
从白天到夜晚,从夜晚到白天,废寝忘食诠释什么叫做“技术立企”的研发人员;
还有风雪无阻、使命必达的负责物流与服务的员工与合作伙伴;

很多次,我们在想,是什么让海信成为公众眼中现在的模样。
12月30日下午,就在5天之前于游海先生接受采访的同一位置。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面对来访媒体,透露了初步测算的海信集团2021年的营收情况——
2021年,海信集团总收入17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海外收入7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超过30%,海外收入占比预计达到42%。(最终数据以会计核算结果为准)
这,就是海信的勇敢者、逆行者、奋斗者们,对2021的回答!
来源:海信
编辑:王德剑
协会微信:13256852352
协会公众号:qdsrlzyxh